治疗方法:
自拟肾复汤为基本方,方药组成:黄芪15g,太子参10g,白术15g,茯苓10g,泽泻10g,薏苡仁15g,白茅根15g,蒲公英15g,旱莲草8g,金樱子15g,芡实10g,益母草10g。
加减:若胆固醇增高加仙茅、山楂;高血压加山楂、川牛膝、杜仲、石决明;浮肿加猪苓、大腹皮;尿中有颗粒管型加连翘、白芍、瞿麦、扁蓄;食欲不振加佛手、焦三仙。
用法:水煎服,日1剂。
穴位按摩:涌泉穴(足少阴肾经)、公孙穴(足太阴脾经)、至阴穴(足太阳膀胱经)、内庭穴(足阳明胃经)。每次双足各穴均按摩3分钟,用力程度以本人能耐受为佳,按摩结束后以温热水浸泡双足15分钟,每天1次,待肾炎恢复后还要坚持一段时间。
现代医学认为:慢性肾炎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缺陷有关,此病属中医“水肿”、“腰痛”、“虚劳”等范畴,多为虚中夹实之证,以脾肾不足,肾虚失于封藏精气外泄,脾虚不能统摄为本。兼之湿浊、热毒、瘀血为标。
据此选用旱莲草、金樱子、芡实补肾益精,扶元固涩以改善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,防止蛋白的流失。益母草、白茅根化瘀通脉以改善肾循环和高凝状态。黄芪、太子参、白术、茯苓益气健脾,增强机体的免疫力,蒲公英、前仁、泽泻利湿泻浊,抗菌消炎,以排除体内的蓄积毒素及病理产物,减轻水钠潴留。
加按涌泉、公孙、至阴、内庭增强补脾益肾、通调水道之力,今合用可健脾益肾、扶元固涩、利湿化浊、解毒化瘀、扶正祛邪、标本兼治,可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反应、改善微循环、抗凝降解炎症介质作用,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和蛋白尿的消除,预防肾衰的发生。